考试焦虑症形成的原因
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考试前有考试焦虑心理?那么你想知道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吗?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学生认知评价能力
在多种影响因素中,认知评价是首要因素。当考试情境作用于学生个体时,在对刺激情境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并感到对他形成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才会唤起考试焦虑。个体进行的与考试有关的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如果一个人把某次考试与自己的终身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要高;如果一个人对考试过程感到无把握,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增长焦虑的情绪。
(2)学生的知识准备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多少和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时的焦虑水平。如果学生知识储备较丰厚,对即将考试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全面,就会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其焦虑水平相应会降低;反之,如果学和基础薄弱,有关知识掌握得不所实,公式、概念理解不深,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经验表明,学生没有学好功课或复习不充分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考场上因知识欠缺而无法解题时,难免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其焦虑状况是不难想见的。
(3)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遗传素质存在着差别。每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在神经类型的强弱、平衡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面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强度、情绪体验的深刻程度也不一样。其次,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考试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先天素质好,后天又有锻炼,身体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并产生积极的反应,其考试焦虑水平较低;而身体虚弱、素质较差、健康状况不佳者往往心境恶劣、烦恼消沉、面对考试很容易引起忧虑与不安等强列的考试焦虑。
(二)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方法
考试焦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适度的焦虑可以形成一种动力,使自己考前努力学习,在考试中集中精力,从而取得理想成绩。而考试过度焦虑的同学往往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从而干扰考试,导致考试失败。多次失败则容易引起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因而,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考试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考前动员把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使之形成适当的焦虑,对考试失败后心理失衡者则要作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自我认识法
心理学家爱丽思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调整自我认识首先要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考试。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已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次,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就学业考试来说,基本上都是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少会有特别的难题、偏题;即使你觉得难,别人可能会觉得更难,何必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呢?
再次,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估计。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情况、弱点和漏洞、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系统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还可以征还求老师、家长、同学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进一步分析,从而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自信训练法
我带过的13届毕业生班有一个学生叫陈ХХ的同学,平时表现一向很好,可就是害怕考试,一到考前就总是不知不觉地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其他同学会比自己强,要是考砸了,以后升学就没希望了等等。结果每次考试完了,他的成绩都有不是很理想,没有考出他的实际水平。为此他愈加惧怕考试。曾一度精神不振,学习成绩有下滑的趋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及时地对他进行了心理辅导。首先,在每次考试前先让他坐在桌前,静下心来,在一张白纸上把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忧逐条写下来,然后与他一同分析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这次考试”可能这样告戒自己:“这种担心只会松懈自己的斗志,扰乱当前正常的复习工作,只要认真地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能考好。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通过每一条向消极的自我暗示挑战,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自我意象,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通过反复地进行训练以后,使得他的考试成绩不仅每次均有提高。还逐渐克服了考试焦虑的不良心理,后来他在班级的学习活动中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更加乐观。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3)放松训练法
实验研究表明,焦虑和放松是不会同时存在的。当你感到焦虑时,就不能放松;当你感到完全放松时,就不会焦虑。因此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可能消除紧张状态,克服考试焦虑,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首先,你要找到一个让你心情平静和放松的目标物作为诱导。常用的诱导物有:能让你放松的声音或语句(如大海的波涛声,或默念“放松、放松……”);或是某件特殊的东西(如家里柔软、舒适的床,或一幅你喜欢的画);或是能让你平静的情景(如乡下某个幽静的地方,或海滨的沙滩)。
方法:闭上眼睛,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着。想象你的身体逐渐变得发沉和放松。用鼻子慢慢的吸气,让你的胃部和上腹部鼓起来,尽量减少胸部的活动量,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吸气过程。吸气结束后,要同样缓慢地将废气呼出,注意体验呼气时的放松感受。反复练习直到你感觉完全放松了为止。
注意:①、练习的环境要安静。
②、练习时,可能会有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念头涌入你的脑海里或产生异样的感觉,对此不必担忧,也不要沉溺于这些念头和异样的感觉,不要去理会它们,只要继续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和呼吸,这些干扰自然就会消失。
③、练习时,不能过度呼吸,结束后不能起身或移动太快,不要在饥饿或饱涨时练习。因为这些都会使你产生不适感。
④、初次接触放松练习时,不易产生放松效果,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掌握它,因此,你要经常的实践,而且不要过分的期望放松的出现,顺其自然。
(三)建议学校加强对考试焦虑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1、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中、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2、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考试焦虑,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健康、高效地学习。
3、调整期待水平,正确对待考试,使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4、积极帮助学生作好应试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考试过程,做好心理、知识、物品上的准备。
5、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降低考试焦虑,可以向学生讲授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必要时配合一些药物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表现症状
考试焦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一旦考试出现恐惧,自信心开始动摇,学习成绩会严重下降。由此可见,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考试焦虑程度却是因人而异,因此,考试焦虑症的成因以及什么样的人易产生考试焦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微观方面,即个体身心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宏观方面,即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焦虑水平的影响。
(1)遗传方面。有些考生因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而使神经类型强弱不同,使一些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一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
(2)成熟水平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成熟水平对个体考试焦虑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生因心理开始成熟,而且开始面临前途的选择,因此,最易产生焦虑。
(3)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与否,也影响考试焦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面对考试;而身体健康不好的人,对将要面对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心理焦虑。
考试焦虑对临场发挥的影响,一是不良情绪对脑功能的抑制作用。二是,因震颤和运动不安使考生坐不住,想起来走动,即或坐住了,手抖不停,写不出像样的字,加上额汗涔涔,影响视线。这类严重的考试焦虑通常称为怯场。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精神专家张晶指出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三组症状:
1、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2、情绪症状: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3、神经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考试焦虑症危害:
1、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睡眠
焦虑症患者整天想想这、想想那,终日处于焦虑中,所以噩梦频频,易惊醒,而且常感到疲乏困倦。
2、情绪焦虑
具有特征性的是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慌、喉部梗塞、呼吸困难、透不过了气来、头晕、无力,并伴有紧张、恐惧和濒死感,或感到控制不了自己,即将精神失常,甚至惊叫、呼救。有的发病时呼吸迫促,呈过度换气状态,发作过后有的迅速恢复常态,有的则惴惴不安,担心再发。反复发作者可数日。数周或数月一次。发作频繁者可一日数次,以至患者不敢起床活动。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躯体不适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躯体不适感同时存在,可涉及各个内脏器官。检查可见:心率增快、多汗、肌肉紧张、腱反射活跃、双手震颤等。有的患者诉述症状甚多,但不能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
急性焦虑症不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伴随着焦虑必然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静不下心等,引起工作效率的明显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身体不适,例如手脚出汗、胸闷、动不动就想小便等。
4、严重者可能自杀
焦虑症患者,经常的会显得人比较疲惫,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自己比较自卑,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常有自杀的念头。
克服考试焦虑方法:
1.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的动机
要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查教与学的成效,有利于检阅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利于调整对自我的认识,进行自我完善。
2.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要符合个人实际
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于平日学习的努力,而不是决定于考试本身。如果平日努力不够,复习不够,而企图在考试时侥幸地获得高的分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克服这种侥幸心理,就可降低考试焦虑。降低目标及水准,不要100分,先求60分就好。不用好高骛远,有时找个理由原谅自己也是健康的。
3.平日努力学习,加强准备,以平常心应试
克服考试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平时的努力,彻底吃透教材,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有备无患,信心十足。这样才能以平常心应试,稳操胜券,克服考试焦虑。
4.有意识地克服“怯场”现象
考试时产生的“怯场”现象,可能是由于对考试信心不足而临场慌乱;可能是缺乏应试的经验与技能,临时碰到问题无力应付;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气质与性格特点不能适应紧张的场面。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心理实际,从心理上消除应试的障碍外,还应提高自身的应试技能。如在考试前检查应携带的物品;考试时如何沉着地阅读试题;如何思考答题的步骤与策略;碰到困难时如何应付;如何对自我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等等。另外,在考试前也可针对怯场现象,请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以消除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
你会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吗?那么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考试焦虑在中小学生中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临考和考试期间出现过分的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有时还可伴有胸闷、头晕、失眠等生理表现。由于考试焦虑似乎主要与学业有关,因此人们通常从学习的角度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
例如:
考试焦虑的学生可能平时没有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需要考前临阵磨枪;他们也可能缺乏良好的应试技巧,对于自己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缺乏信心;或者,某些学生以往有过重大考试的失败经验,非常担心恶梦重演;也可能存在一些外在原因,比如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方式比较陌生等。
这些原因确实常常是直接与学生的焦虑有关的因素,从这些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训应试技巧、改善考试方式等措施,将会有利于学生减轻考试焦虑。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有一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有着更深层的心理意义,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的,并不仅仅是当前的、学业中的原因。
比如说:
一个孩子的考试焦虑,不仅仅有孩子自身的原因,甚至有时主要原因不在孩子本人身上;对于考试的恐惧和困难,往往并不是单纯的学业问题,倒是有许多案例发现,家庭关系的问题是考试焦虑的根源;有些学生对高考的恐惧,恐惧的也许不是考试失败带来的结果,而是考试成功带来的结果。
对于这些更深层的原因,我们需要多一分思考。因为心理治疗常常不同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并不是一种心理问题对应一种解决办法,而是需要在对一个人具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样一种心理问题,背后可能有很多种不同原因。同样是考试焦虑,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在各种考试中间,高考是最严峻、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考试,所以面临高考的考试焦虑也是最有典型意义。我们就试着从这里出发,从分析高考的心理意义来找出考试焦虑的许多种可能来源。
案例:
晓龙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晓龙的寒暑假和周休二日比平时上课还要忙,因为他要参加母亲付出很大努力为自己报的各种著名的辅导班、提高班,这堂课刚刚结束,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到另一所学校去参加下一个。
尽管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晓龙的考试成绩总是让父母非常担心。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晓龙的脑子就好像变木了,平常背过的知识,练过的习题,都有可能答不出。眼看高考临近,父母非常着急,可是表面上还要安慰晓龙,告诉晓龙在考试时不要想太多、要放松。可是,这样的安慰似乎完全没有起到效果,晓龙的紧张程度一点也没有减轻,连复习都受到了影响。父母更加担心起来,开始考虑晓龙是不是身体上的压力也太大了,甚至有时也开始劝晓龙歇一歇,进行一下体育锻炼。
从晓龙的生活状况来看,他失去了一个正常的中学生应有的自由,几乎完全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虽然晓龙的父母看起来是温和有礼、很有修养的人,并不会严厉的呵斥、责打晓龙,但是,他们在谈话、表情和自己的做法中,无处不向晓龙传达着他们的高期望。在父母强大的期望也是压力之下,晓龙没有直言反抗的力量,但是他通过患病——考试焦虑症实际上表现了对这种待遇的反抗,尽管晓龙自己也完全不能意识到这种功能。
心理医生常常通过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发生问题后导致的影响来透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晓龙发生考试焦虑,带来很多影响:考试成绩下降、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受到挫折、父母加在晓龙身上的压力减小等。从这些结果看来,晓龙的考试焦虑是对父母的权威的一种反抗:父母可以掌控一切外在的学习活动,但父母无法掌控晓龙的情绪,也无法掌控学习的结果。晓龙不能直接拒绝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不能要求自由支配节假日的时间,他顺从地遵守着父母的安排,但他没有让父母满足心愿。因为考试成功意味着顺从权威的要求,所以通过考试焦虑来使考试失败具有反抗权威的意味。
除了反抗的意味,晓龙的考试焦虑还体现了另一方面的矛盾——关于被爱与被拒绝。今道友信在《关于爱》中说,现代人的思想重视功能而忽视东西的存在本身,并且把这种适用于物的思想延伸到人身上。在这个案例中,父母重视晓龙的学习超过了重视晓龙本身,并认为重视晓龙的学习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晓龙身上与学习无关愿望与痛苦没有得到关心。其实父母爱的不是整个的晓龙,父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爱晓龙,也许这样的做法让晓龙怀疑: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
因此,晓龙的考试焦虑又好像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测试:如果父母只是因为我学习好而爱我,那么现在我考不好了他们会怎样呢?
“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这并不是只有晓龙才有的怀疑。在许多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家庭里,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不能回答这个疑问。也许其中许多并不以考试焦虑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在他们长大以后,他们总是力图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如果不能达到就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们总在隐隐地担心着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失去爱。
希望留住爱,希望不被重要的人拒绝,这常常是考试焦虑的一个深层原因。容易体验到考试焦虑的人对于失败比较敏感和恐惧。心理学家认为,从发展上来说,一个人害怕失败的'根源在于害怕被拒绝。小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考试没有考好的意义:如果他考得很好,父母会表扬他,让他感到父母喜欢自己;但是,如果他考试失败了,父母会表现出不高兴,并可能批评他,让他体验到父母对他在情感上的拒绝。父母的批评让他感到不愉快,他希望避免这种不好的体验,由此也希望避免失败。
有趣的是,人不仅有害怕失败的心理,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害怕成功的心理。害怕成功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在女性身上发现的一种倾向。他们发现,女性认为成功之后会在人际方面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而害怕、回避在学业、事业上表现太优秀。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倾向并不是女性独有的。实际上,确实有些时候,人们似乎会孤立成绩非常优秀的人,这些人更容易被嫉妒、偏见所伤害,而更难交到朋友。因此,无论是害怕成功,还是害怕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害怕被他人所拒绝,害怕无法得到爱。
比起其它的考试,高考可能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高考常常给人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变化就是需要离开父母去上大学。因此,有些学生对于高考的恐惧,也可能是恐惧高考所带来的东西。高考是长大成人的重要一关(实际上,一些心理学家把考试与原始部落中的成人仪式相比拟),那么考试恐惧,可能恐惧的是现实中与心理上离开父母——恐惧分离与独立。
有的考试焦虑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关怀体贴的母亲,将孩子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做,也什么也不会做。他在学校里也很少和同学交往,放学就回到家里。因为家是这样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地方,而他在心理上并没有长大,没有自信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一些方面,所以通过考试焦虑,他限制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永远做需要父母照顾的乖孩子。系统家庭观会认为,虽然表现出问题的人是孩子,但有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出了问题,只是通过孩子的考试焦虑表现出来,也许根源并不完全在孩子身上。有时会发现,其实是孩子的母亲最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独立、离开自己,是母亲更需要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实际上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影响慢慢积累才浮现出来的。如果到了高考前一两个月才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一两次面谈就能完全解决,那是一种不现实的期望。对于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去解决。所以,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早发现有关考试的心理问题,未雨绸缪,让心理咨询能有机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考试前有考试焦虑心理?那么你想知道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吗?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学生认知评价能力
在多种影响因素中,认知评价是首要因素。当考试情境作用于学生个体时,在对刺激情境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并感到对他形成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才会唤起考试焦虑。个体进行的与考试有关的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如果一个人把某次考试与自己的终身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要高;如果一个人对考试过程感到无把握,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增长焦虑的情绪。
(2)学生的知识准备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多少和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时的焦虑水平。如果学生知识储备较丰厚,对即将考试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全面,就会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其焦虑水平相应会降低;反之,如果学和基础薄弱,有关知识掌握得不所实,公式、概念理解不深,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经验表明,学生没有学好功课或复习不充分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考场上因知识欠缺而无法解题时,难免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其焦虑状况是不难想见的。
(3)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遗传素质存在着差别。每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在神经类型的强弱、平衡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面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强度、情绪体验的深刻程度也不一样。其次,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考试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先天素质好,后天又有锻炼,身体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并产生积极的反应,其考试焦虑水平较低;而身体虚弱、素质较差、健康状况不佳者往往心境恶劣、烦恼消沉、面对考试很容易引起忧虑与不安等强列的考试焦虑。
(二)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方法
考试焦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适度的焦虑可以形成一种动力,使自己考前努力学习,在考试中集中精力,从而取得理想成绩。而考试过度焦虑的同学往往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从而干扰考试,导致考试失败。多次失败则容易引起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因而,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考试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考前动员把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使之形成适当的焦虑,对考试失败后心理失衡者则要作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自我认识法
心理学家爱丽思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调整自我认识首先要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考试。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已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次,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就学业考试来说,基本上都是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少会有特别的难题、偏题;即使你觉得难,别人可能会觉得更难,何必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呢?
再次,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估计。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情况、弱点和漏洞、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系统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还可以征还求老师、家长、同学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进一步分析,从而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自信训练法
我带过的13届毕业生班有一个学生叫陈ХХ的同学,平时表现一向很好,可就是害怕考试,一到考前就总是不知不觉地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其他同学会比自己强,要是考砸了,以后升学就没希望了等等。结果每次考试完了,他的成绩都有不是很理想,没有考出他的实际水平。为此他愈加惧怕考试。曾一度精神不振,学习成绩有下滑的趋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及时地对他进行了心理辅导。首先,在每次考试前先让他坐在桌前,静下心来,在一张白纸上把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忧逐条写下来,然后与他一同分析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这次考试”可能这样告戒自己:“这种担心只会松懈自己的斗志,扰乱当前正常的复习工作,只要认真地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能考好。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通过每一条向消极的自我暗示挑战,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自我意象,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通过反复地进行训练以后,使得他的考试成绩不仅每次均有提高。还逐渐克服了考试焦虑的不良心理,后来他在班级的学习活动中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更加乐观。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3)放松训练法
实验研究表明,焦虑和放松是不会同时存在的。当你感到焦虑时,就不能放松;当你感到完全放松时,就不会焦虑。因此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可能消除紧张状态,克服考试焦虑,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首先,你要找到一个让你心情平静和放松的目标物作为诱导。常用的诱导物有:能让你放松的声音或语句(如大海的波涛声,或默念“放松、放松……”);或是某件特殊的东西(如家里柔软、舒适的床,或一幅你喜欢的画);或是能让你平静的情景(如乡下某个幽静的地方,或海滨的沙滩)。
方法:闭上眼睛,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着。想象你的身体逐渐变得发沉和放松。用鼻子慢慢的吸气,让你的胃部和上腹部鼓起来,尽量减少胸部的活动量,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吸气过程。吸气结束后,要同样缓慢地将废气呼出,注意体验呼气时的放松感受。反复练习直到你感觉完全放松了为止。
注意:①、练习的环境要安静。
②、练习时,可能会有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念头涌入你的脑海里或产生异样的感觉,对此不必担忧,也不要沉溺于这些念头和异样的感觉,不要去理会它们,只要继续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和呼吸,这些干扰自然就会消失。
③、练习时,不能过度呼吸,结束后不能起身或移动太快,不要在饥饿或饱涨时练习。因为这些都会使你产生不适感。
④、初次接触放松练习时,不易产生放松效果,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掌握它,因此,你要经常的实践,而且不要过分的期望放松的出现,顺其自然。
(三)建议学校加强对考试焦虑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1、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中、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2、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考试焦虑,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健康、高效地学习。
3、调整期待水平,正确对待考试,使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4、积极帮助学生作好应试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考试过程,做好心理、知识、物品上的准备。
5、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降低考试焦虑,可以向学生讲授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必要时配合一些药物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表现症状
考试焦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一旦考试出现恐惧,自信心开始动摇,学习成绩会严重下降。由此可见,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考试焦虑程度却是因人而异,因此,考试焦虑症的成因以及什么样的人易产生考试焦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微观方面,即个体身心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宏观方面,即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焦虑水平的影响。
(1)遗传方面。有些考生因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而使神经类型强弱不同,使一些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一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
(2)成熟水平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成熟水平对个体考试焦虑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生因心理开始成熟,而且开始面临前途的选择,因此,最易产生焦虑。
(3)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与否,也影响考试焦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面对考试;而身体健康不好的人,对将要面对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心理焦虑。
考试焦虑对临场发挥的影响,一是不良情绪对脑功能的抑制作用。二是,因震颤和运动不安使考生坐不住,想起来走动,即或坐住了,手抖不停,写不出像样的字,加上额汗涔涔,影响视线。这类严重的考试焦虑通常称为怯场。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精神专家张晶指出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三组症状:
1、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2、情绪症状: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3、神经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考试焦虑症危害:
1、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睡眠
焦虑症患者整天想想这、想想那,终日处于焦虑中,所以噩梦频频,易惊醒,而且常感到疲乏困倦。
2、情绪焦虑
具有特征性的是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慌、喉部梗塞、呼吸困难、透不过了气来、头晕、无力,并伴有紧张、恐惧和濒死感,或感到控制不了自己,即将精神失常,甚至惊叫、呼救。有的发病时呼吸迫促,呈过度换气状态,发作过后有的迅速恢复常态,有的则惴惴不安,担心再发。反复发作者可数日。数周或数月一次。发作频繁者可一日数次,以至患者不敢起床活动。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躯体不适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躯体不适感同时存在,可涉及各个内脏器官。检查可见:心率增快、多汗、肌肉紧张、腱反射活跃、双手震颤等。有的患者诉述症状甚多,但不能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
急性焦虑症不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伴随着焦虑必然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静不下心等,引起工作效率的明显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身体不适,例如手脚出汗、胸闷、动不动就想小便等。
4、严重者可能自杀
焦虑症患者,经常的会显得人比较疲惫,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自己比较自卑,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常有自杀的念头。
克服考试焦虑方法:
1.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的动机
要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查教与学的成效,有利于检阅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利于调整对自我的认识,进行自我完善。
2.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要符合个人实际
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于平日学习的努力,而不是决定于考试本身。如果平日努力不够,复习不够,而企图在考试时侥幸地获得高的分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克服这种侥幸心理,就可降低考试焦虑。降低目标及水准,不要100分,先求60分就好。不用好高骛远,有时找个理由原谅自己也是健康的。
3.平日努力学习,加强准备,以平常心应试
克服考试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平时的努力,彻底吃透教材,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有备无患,信心十足。这样才能以平常心应试,稳操胜券,克服考试焦虑。
4.有意识地克服“怯场”现象
考试时产生的“怯场”现象,可能是由于对考试信心不足而临场慌乱;可能是缺乏应试的经验与技能,临时碰到问题无力应付;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气质与性格特点不能适应紧张的场面。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心理实际,从心理上消除应试的障碍外,还应提高自身的应试技能。如在考试前检查应携带的物品;考试时如何沉着地阅读试题;如何思考答题的步骤与策略;碰到困难时如何应付;如何对自我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等等。另外,在考试前也可针对怯场现象,请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以消除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
你会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吗?那么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考试焦虑在中小学生中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临考和考试期间出现过分的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有时还可伴有胸闷、头晕、失眠等生理表现。由于考试焦虑似乎主要与学业有关,因此人们通常从学习的角度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
例如:
考试焦虑的学生可能平时没有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需要考前临阵磨枪;他们也可能缺乏良好的应试技巧,对于自己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缺乏信心;或者,某些学生以往有过重大考试的失败经验,非常担心恶梦重演;也可能存在一些外在原因,比如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方式比较陌生等。
这些原因确实常常是直接与学生的焦虑有关的因素,从这些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训应试技巧、改善考试方式等措施,将会有利于学生减轻考试焦虑。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有一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有着更深层的心理意义,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的,并不仅仅是当前的、学业中的原因。
比如说:
一个孩子的考试焦虑,不仅仅有孩子自身的原因,甚至有时主要原因不在孩子本人身上;对于考试的恐惧和困难,往往并不是单纯的学业问题,倒是有许多案例发现,家庭关系的问题是考试焦虑的根源;有些学生对高考的恐惧,恐惧的也许不是考试失败带来的结果,而是考试成功带来的结果。
对于这些更深层的原因,我们需要多一分思考。因为心理治疗常常不同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并不是一种心理问题对应一种解决办法,而是需要在对一个人具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样一种心理问题,背后可能有很多种不同原因。同样是考试焦虑,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在各种考试中间,高考是最严峻、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考试,所以面临高考的考试焦虑也是最有典型意义。我们就试着从这里出发,从分析高考的心理意义来找出考试焦虑的许多种可能来源。
案例:
晓龙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晓龙的寒暑假和周休二日比平时上课还要忙,因为他要参加母亲付出很大努力为自己报的各种著名的辅导班、提高班,这堂课刚刚结束,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到另一所学校去参加下一个。
尽管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晓龙的考试成绩总是让父母非常担心。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晓龙的脑子就好像变木了,平常背过的知识,练过的习题,都有可能答不出。眼看高考临近,父母非常着急,可是表面上还要安慰晓龙,告诉晓龙在考试时不要想太多、要放松。可是,这样的安慰似乎完全没有起到效果,晓龙的紧张程度一点也没有减轻,连复习都受到了影响。父母更加担心起来,开始考虑晓龙是不是身体上的压力也太大了,甚至有时也开始劝晓龙歇一歇,进行一下体育锻炼。
从晓龙的生活状况来看,他失去了一个正常的中学生应有的自由,几乎完全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虽然晓龙的父母看起来是温和有礼、很有修养的人,并不会严厉的呵斥、责打晓龙,但是,他们在谈话、表情和自己的做法中,无处不向晓龙传达着他们的高期望。在父母强大的期望也是压力之下,晓龙没有直言反抗的力量,但是他通过患病——考试焦虑症实际上表现了对这种待遇的反抗,尽管晓龙自己也完全不能意识到这种功能。
心理医生常常通过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发生问题后导致的影响来透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晓龙发生考试焦虑,带来很多影响:考试成绩下降、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受到挫折、父母加在晓龙身上的压力减小等。从这些结果看来,晓龙的考试焦虑是对父母的权威的一种反抗:父母可以掌控一切外在的学习活动,但父母无法掌控晓龙的情绪,也无法掌控学习的结果。晓龙不能直接拒绝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不能要求自由支配节假日的时间,他顺从地遵守着父母的安排,但他没有让父母满足心愿。因为考试成功意味着顺从权威的要求,所以通过考试焦虑来使考试失败具有反抗权威的意味。
除了反抗的意味,晓龙的考试焦虑还体现了另一方面的矛盾——关于被爱与被拒绝。今道友信在《关于爱》中说,现代人的思想重视功能而忽视东西的存在本身,并且把这种适用于物的思想延伸到人身上。在这个案例中,父母重视晓龙的学习超过了重视晓龙本身,并认为重视晓龙的学习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晓龙身上与学习无关愿望与痛苦没有得到关心。其实父母爱的不是整个的晓龙,父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爱晓龙,也许这样的做法让晓龙怀疑: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
因此,晓龙的考试焦虑又好像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测试:如果父母只是因为我学习好而爱我,那么现在我考不好了他们会怎样呢?
“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这并不是只有晓龙才有的怀疑。在许多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家庭里,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不能回答这个疑问。也许其中许多并不以考试焦虑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在他们长大以后,他们总是力图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如果不能达到就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们总在隐隐地担心着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失去爱。
希望留住爱,希望不被重要的人拒绝,这常常是考试焦虑的一个深层原因。容易体验到考试焦虑的人对于失败比较敏感和恐惧。心理学家认为,从发展上来说,一个人害怕失败的'根源在于害怕被拒绝。小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考试没有考好的意义:如果他考得很好,父母会表扬他,让他感到父母喜欢自己;但是,如果他考试失败了,父母会表现出不高兴,并可能批评他,让他体验到父母对他在情感上的拒绝。父母的批评让他感到不愉快,他希望避免这种不好的体验,由此也希望避免失败。
有趣的是,人不仅有害怕失败的心理,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害怕成功的心理。害怕成功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在女性身上发现的一种倾向。他们发现,女性认为成功之后会在人际方面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而害怕、回避在学业、事业上表现太优秀。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倾向并不是女性独有的。实际上,确实有些时候,人们似乎会孤立成绩非常优秀的人,这些人更容易被嫉妒、偏见所伤害,而更难交到朋友。因此,无论是害怕成功,还是害怕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害怕被他人所拒绝,害怕无法得到爱。
比起其它的考试,高考可能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高考常常给人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变化就是需要离开父母去上大学。因此,有些学生对于高考的恐惧,也可能是恐惧高考所带来的东西。高考是长大成人的重要一关(实际上,一些心理学家把考试与原始部落中的成人仪式相比拟),那么考试恐惧,可能恐惧的是现实中与心理上离开父母——恐惧分离与独立。
有的考试焦虑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关怀体贴的母亲,将孩子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做,也什么也不会做。他在学校里也很少和同学交往,放学就回到家里。因为家是这样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地方,而他在心理上并没有长大,没有自信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一些方面,所以通过考试焦虑,他限制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永远做需要父母照顾的乖孩子。系统家庭观会认为,虽然表现出问题的人是孩子,但有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出了问题,只是通过孩子的考试焦虑表现出来,也许根源并不完全在孩子身上。有时会发现,其实是孩子的母亲最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独立、离开自己,是母亲更需要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实际上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影响慢慢积累才浮现出来的。如果到了高考前一两个月才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一两次面谈就能完全解决,那是一种不现实的期望。对于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去解决。所以,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早发现有关考试的心理问题,未雨绸缪,让心理咨询能有机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情况如下:
1、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产生考试焦虑。
2、学生没有充分掌握好所学知识怕考试失败。
3、周围的人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怕达不到,考试时产生焦虑。
4、同学间学习竞争激烈,考试怕掉队。
5、考试期间学生睡眠不够,怕考不好产生焦虑
6、考试时由于身体方面出现的一些意外,怕考不好,产生心理负担。
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应该尽量避免考试焦虑的产生。
考试焦虑产生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给予必要的重视,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家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通过以上两种主要途径来缓解和避免考试焦虑的产生。
考试焦虑的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现实与理想;成绩与进步间的辩证关系。放开心里,放飞梦想,面对现实,胸怀坦荡迈步向前。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树立长远目标,奋勇向前。
考试焦虑学生平时多跟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注意劳逸结合,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以平常心正确对待考试,不被考试所困扰。
必要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缓解或者消除考试焦虑。
形成垄断市场的原因经济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原因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发展的趋势。2.规模经济的要求。3.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4.保护专利的需要。5.对进入的自然限制。6.对进入的法律限制。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第一,技术的原因。第二,法律的原因。(如煤、电力、铁路等行业)第三,自然垄断,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原料供给第四,市场经济的原因
市场经济在没有法规约束自由发展的情况下,就是要向垄断发展的呀.垄断可以得到超额的垄断利润,是所有市场主体奋斗的目标.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第一,技术的原因。第二,法律的原因。(如煤、电力、铁路等行业,在中国这个好像比较严重)第三,自然垄断,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原料供给第四,市场经济的原因
垄断 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 则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产生原因: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自然垄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2、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无线电视的配音业)。3、行政性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也有由政府自行垄断,称为专卖。
垄断 (Monopoly) (通常译独占),经济学术语,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则恰恰相反。理论推断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但至今为止没有确切案例提供支持。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自然垄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2、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无线电视的配音业);3、行政性垄断:政府给予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0-1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健康管理师冠心病形成原因
大多数都是因为郁闷忧郁而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冠心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大伯今年48岁,因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导致患上冠心病,堂哥听从医生建议,为大伯购买益安宁丸,有效缓解冠心病带来的缓解胸闷、心悸、心慌症状▪⋅。
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一些慢性炎症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
心血管本身也会出问题。另外,肾水不足也容易引起心火过旺,从而呈现“心绞痛”等症状。还有血管的问题,如果血管出了问题,会延伸到心脏,也能引起心血管出问题。
税务师考试的形成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什么是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务师怎么备考?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简称为税务师考试,是国家承认的职业水平评价类考试,前身为注册税务师。参加税务师资格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和经考核认定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核发税务师资格证书。税务师职业资格实行统一考试的评价方式,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考试。税务师报名条件:(一)取得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2年;或者取得其他学科门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3年。(二)取得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或者取得其他学科门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1年。
税务师考试科目介绍:总共考五门,分别为《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涉税服务实务》。考试成绩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考生须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的考试;免试人员须在连续4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的考试。如果你想参与税务师考试培训,可联系高顿税务师
1999年1月
执业药师的形成
职称一般在医院使用,分为药士,初级药师,中级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前面三个都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参加药士资格考试取得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注:部分地区2018年毕业并从业者即可报名。具体报名条件以当地通知为准)。(二)参加药师资格考试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满5年;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注:部分地区2018年毕业并从业者即可报名。具体报名条件以当地通知为准)。(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7年;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6年;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4年;4、取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2年;5、取得药学专业博士学位。药师证和执业药师证不是一个。药师证是卫生系统的,执业药师是药监部门的。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准入,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药师: 职业技能等级职称。中药、西药人员的职称分为: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 主任药师有着近20年医学教育经验的考试宝典APP,做到为医护人员着想,“一份按照学员起点、学习节奏、学习类型来定制的学习方案,让学员对学习更有兴趣并且学习更有成效”这个愿望并不是空想,而是切实能够实现的目标。考试宝典APP帮助每位学员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能力,陪伴学员共同成长与进步,加速通过考试,助力职场快速晋升!点击可定制你的学习方案:/html
虽然,不论是执业药师还是药师,都共同肩负着相同的使命: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正确选用药物;加强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但是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执业药师和职称药师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何为执业药师?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制度是我国继注册会计师制度后,建立的第二个行业执业资格制度。执业药师资格必须满足一定的专业学历标准和药学知识水平,通过全国统考取得。我国于1994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近年来,伴随我国执业药师管理工作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执业药师队伍。截止2018年10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458013人。目前,平均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3人。何为职称药师?职称药师考试其实应该叫药学职称考试,职称药师考试一般指的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为包含了药士、药师、主管药师等职称,又分中药和西药。药师具体按专业不同分中药师、(西)药师,中药师与西药师都是药师,待遇都一样,只不过具体的专业不同。所谓的初级指的是职称,职称级别: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中药师的晋升次序是:中药师、主管中药师、副主任中药师、主任中药师。(西)药师的晋升次序是:西药师、主管西药师、副主任西药师、主任西药师。中药师与西药师都属于初级职称。上下级药师之间在业务技术上有指导关系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学技术人员是指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药学工作的技术人员。执业药师是药学技术人员的一部分,药学技术人员不一定是执业药师,但执业药师一定是药学技术人员。此外,药学职称其实还分药监药学职称和卫生药学职称,药监药学职称有些省份或市通过一定条件评定或考试来颁发证书!
从业药师和执业药师有什么区别:从业药师的职责从业药师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以下职责。主要是:(一)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二)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严肃认真地从事药学业务和技术工作。(三)负责处方的审核、调配和药品的发放,保存处方档案;提供用药咨询与药品信息服务,指导合理用药,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执业药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1)执业药师的基本准则执业药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2)执业药师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对违法行为或决定,有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或向上级报告。(3)执业药师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4)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回答 亲,中药师和执业药师的区别:中药师和执业中药师是不同的。中药师一般用来形容一种职业,而执业中药师是一种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执业中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表明已具备执业中药师的水平和能力,其证书作为依法申请领办中药生产、经营或独立执行业务的依据。